北京天健通泰科技有限公司
神鹰®试验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, 神鹰®试验数据管理系统(TDM)
震惊!中国高铁要进入新时代了!
发布时间:2018-05-03

建立中国技术标准!实现完全自主化!核心技术和产品国产化!

近日,由中国通号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(C3+ATO)顺利完成实验室测试,即将进入现场试验,标志着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。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保驾护航下,中国高铁智能化运营水平领跑全球,即将迎来自动驾驶时代。

看点1:自主创新掌握大国重器

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铁的“大脑和中枢神经”,是保障高铁列车准点发车、安全运行,确保高铁路网高效有序运营的大国重器。长期以来,世界上只有德国、法国、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技术,一度成为各国发展高铁的瓶颈。在国家有关部门牵头下,中国通号由引进消化吸收,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高铁列车运行控制这一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,并建立了中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标准(CTCS),实现了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,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。

看点2:自动驾驶技术引领全球轨道交通技术前沿

高铁自动驾驶技术是在我国既有时速350公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(CTCS-3)基础上增加列车自动驾驶功能(ATO)的行业前端技术,是智慧铁路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利器,是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。中国通号参与了我国全部重大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设,为我国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装备了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,圆满完成京沪高铁达速350公里列控系统改造,正在开展京津城际时速350公里列控系统改造,让复兴号安全高效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。

看点3:实验室建设支撑科技研发

为开展前瞻性研究,引领我国民族通信信号列控技术发展,中国通号在北京建设了全球仿真规模Zui大的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综合实验室。累计积累的案例库超过34000个,超过国外企业总和,成为我国高铁建设的宝贵财富。仿真实验室能够同时开展2000公里高速铁路、1000公里城际铁路、100公里地铁、5个铁路大型货运编组站的综合仿真测试,并为开展基于北斗导航的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、智能综合运输系统、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铁列控系统等行业引领性、前瞻性研发提供试验和测试平台。

做试验必然会产生试验数据,那么对试验数据的科学、有效管理就成为必须的环节,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存储、检索、处理数据,想方设法把积累的试验经验用于后续试验,保密性企业还必须建立严格的数据传输和共享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。这一切依靠传统手工方式来操作的方式来维系这些环节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做产品试验的企业对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和需要是毋庸置疑的。十余年的IT服务探索与时间,天健通泰已经为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、兵器工业、船舶海洋、能源环保、通讯电子等众多领域Zui为重要的试验检测管理等专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合作伙伴。

看点4: 民族科技引领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时代

在中国通号自主化民族通信信号技术的助推下,我国城际铁路、地铁、中低速磁悬浮、货运场站等轨道交通全面进入自动驾驶时代,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自动控制技术已经走在全球前列。

城际领域:中国通号已在广东莞惠城际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条时速200公里自动驾驶铁路,将于年底全线贯通。列车不仅可以自动运行,而且具备车站定点停车功能,停车误差不超过35厘米。

地铁领域: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地铁CBTC列车运行系统,具备全时、全程无人值守驾驶功能,在重庆地铁5号线打造全球首个互联互通示范项目,推动地铁建设运营模式的变革。装备中国通号卡斯柯信号公司全自动驾驶信号系统的上海地铁10号线是国内首条Zui高等级的全自动驾驶线路,运营正点率高达99.97%。

中低速磁悬浮领域:装备中国通号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北京S1线成为国内首条实现自动驾驶的磁悬浮线,Zui短发车间隔达到3分钟。

货运领域: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货车调度、管理、作业的全盘自动化,使我国铁路货运一天的装车量相当于欧洲一个月的装车量,奠定了我国铁路运输强国的国际地位。

看点5: 列控技术助力交通强国建设

总书记强调,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,要通过自力更生,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。

如今,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,中国通号、中国中车、中国中铁、中国铁建、中国交建的等一大批中央企业,将秉承自主创新初心,以发展民族通信信号列控科技为己任,为引领全球轨道交通科技前沿,助力智能高铁和交通强国建设,推动中国高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贡献力量。

为了我们能又快又安全的出行,为了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享誉全球,为了实现完全自主化、标准化、国产化,中国央企拼了!

今天是五一假期上班第一天,

天健通泰科技向所有劳动者致以Zui崇高的敬意!

向那些常年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,

多年奋战在工作岗位的一线员工,

真诚的道声感谢,

你们辛苦了!

(内容来源:中国通号)


展开全文
其他新闻